要做多少題目才能把物理學好考好?
張鎮麟隨筆22023.06.06 (芒種)
在平日教學常常遇到學生問的是:老師我要做多少題目才夠!你講義的題目會不會太少了!我想學生真正想問的應該是:老師我要做多少練習才可以把考試考好或我最少要做幾題才不會考不及格?
在學習過程中,做練習是必要的,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但是學生常常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這樣就是在於方法不對,尤其是物理這一科。
我在課堂上常常跟學生強調,每個人天份(Talent)資質不同,有的人天生擅長數理,有的人感覺文史有趣,數理枯橾乏味。
所以要學好某一科先感覺(或了解)自己從小學到現在對該科的天份及資質如何?聽完老師講解某一段觀念公式及例題解法,還要做一些練習才能真正學會。例如某生相關練習做三題就搞懂了,可是另一位要做五題才能真懂。可是時間問題這兩位都做了四題,請問遇到考試結果誰的分數會比較高呢?
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做練習要做有經驗的老師篩選過的有觀念、有代表性的,能夠啟發舉一反三的題目。尤其高中物理不像國中理化的淺顯。高中物理是有學問有深度的,用「題海戰術刷題」式做題是在浪費時間,絕對無法考高分的!
筆者基於學習和教學的累積經驗在這裡提供一個高效率的做物理習題的策略給有興趣的人參考。
1. 首先找一本(或一套)經過用心編輯的參考書(或講義)。這個可以問問學長的口碑就知道。一般教科書受頁數及審核限制,習題的質與量不足!
2. 做物理題不同於解數學題,在做物理題過程中要隨時體認整個題目的物理觀念、名詞、公式、單位及計算。統稱「物理意義」,具體做法如下:
(1) 先消化了解一大段(或與題目相關)的物理觀念定律及相關數學式(又叫公式)。如果上課老師有推導公式,最好學生也要練習推導,公式不是拿來死背的。
(2) 把上課老師講解的例題當做練習,不看筆記,把例題用自己想法解一遍。
(3) 找到相關練習題(不是類似題),先分析題意,體認題目的物理情境(就是物理意義)再尋求相關定律、公式及數據計算解題。
(4) 解完相關練習再回顧全部題目,整理回憶哪些觀念和公式在解題中才用到的,哪些才是這一大段的真正精華重點!
(5) 可以嘗試一題多解,有些題目從不同解法中可以感悟物理觀念及公式的細微變化!很多好的物理題目都存在多種解法!不同層次的程度對不同解法感受也不同。
有考試就要做練習!如果只是純粹看與學,沒有做練習,只是走馬看花,無法深入其境!面對考試當然也無法考高分。筆者在此提供的解題策略,一定能夠提高解題效率和考試分數!但不是一蹴可及,請你(妳)多練習幾遍,讓好的方法變成你(妳)的能力,相信必有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