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獵豹專欄

有關小學競賽

有關小學競賽
文 宗翰老師 & Liyun
常有爸爸媽媽來跟我詢問有關小學數學競賽活動,該如何選擇,關於小學競賽,宗翰老師曾說,小學這類競賽(歐美幾乎沒有 大陸也絕跡)的過度訓練可能是不利於日後的高階賽,而且後遺症大。

家長不理解是合情合理。許多老師們其實也並不知情,因為大部分人欠缺對這些比賽與高等數學的瞭解。


這類小學競賽的問題簡述如下:

1.作答時間短,強調解題速度。
這與高階賽的差異很大,
以TMO(台灣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為例:5道題 四個小時。
IMO(國際奧林匹亞)
兩天 :每天三道題 4.5小時
這些高階賽不強調膚淺的解題速度而是要求深度的思考。
至於「研究」所需要的探索更是需要長時間的耐力!一項科學研究動輒經年累月,
上世紀最著名的解題研究:費馬最後問題 數學家們努力了三百年,最後的封頂者英國數學家懷爾斯,自兒時聽過這題 後來花了八年(以上)才解出這題。
從小受到競速賽約制的學生與家長 常常沒有耐心花20分鐘思考一個難題。
一道問題 十分鐘沒解出就到處問人,焦慮不堪。

2.答案與做法的單一性,以唯一確定的答案評分。
然而高階賽的解法觀點多元、鼓勵創意,解題過程也是評分重點。

3.參與者多,因為閱卷方便,題目大多以選擇或選填題為主。
高階賽的試題都是非選擇題的問答、申論、討論、計算題型。

4.題目強調特殊的解題技巧、固定套路。考古題型為主,因此「刷題、記憶、熟練」是訓練的主軸與目標。
高階賽的問題則多是各國教授、專家、高手的傑作。多元、變化 、深入。

5.小學數競的題目多數是結構輕薄短小、解題以巧思妙解為主,數學觀點低 多以特例來討論。
高階賽的結構複雜,知識背景深厚,解題強調思慮的完整周全。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競賽都是封閉式問題。
然而真正的數學研究是面對開放式問題,沒有邊界,無限延伸。

孩子在0-18歲,是大腦成長塑形的重要時期。
思維方式、學習模式、知識系統的架設(在大腦形成迴路 突觸)都有賴他們的家庭、學校教育與從事的活動。
大家想想,如果用填鴨、競速、單調、反射為主的教育方式長時間加諸這些幼齡孩子,會形塑出如何的大腦?

挑選孩子參加的活動,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在數學學習的康莊大道上,好的數學競賽就像路旁芬芳的花朵,它值得我們偶爾駐足但切莫忘了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