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視角

~看2021台灣學測有感~(下)

~看2021台灣學測有感~(下)

II

台灣許多的教育 、升學政策均模仿歐美先進國家,但卻常只學半套 畫虎類犬!

比如民國94年教育單位禁止國中小能力分班,應採常態編班,消弭因程度差異造成的歧視,這立意是良善也是必須的。但 卻沒有採取完整配套措施(許多美歐國家採取各科分級教學)落實分組教學,造成不論學生程度 、資質、背景,全部就一套教材,完全沒有最起碼的因材施教!既忽視了學習弱勢族群更耽誤了有天賦潛力的孩子!


入學考試的問題更大!

教育主管單位多年來一直希望大學採多元化的入學標準,學測僅作為基本學力檢測。
但多元申請的各項條件缺乏客觀的評審標準,再因人因地的差異造成公信力不足!加上華人文化受人情、關係的牽絆,甚至徇私舞弊!像科展背後繪聲繪影的傳聞,甚至早些年在生物奧林匹亞競賽選拔,還發生主事教授受賄的重大弊端!
「多元」入學再也不被信任!

華人兩千年的科舉文化,深入人心 根深蒂固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公平」!
因此 形式上最公平的學測成績竟然成了各大學科系主要的入學依據!
而原來用來培養未來國家基礎科學人才的科學班,居然只設計了專門的招生方式與課程,卻未完成後段大學入學的配套措施!(做了漂亮的門面工程交差,但不完工)

這個荒謬離譜的現象也是為了「齊頭式平等」而讓科學班陪葬囉!
既然大學入學方式最後還是 偷天換日 萬流歸宗地又回到「學測決定論」
因此拼滿級分成了中學生的最高價值!


最終導致三個結果
1.學測各學科的難度鑑別顯然無法應付各大學科系專業的要求!
試想 台大電機與文化哲學系用相同的數學卷做鑑別適合嗎(即使108教綱的A,B卷能增加多少鑑別度?!)
這種畸形現象 讓頂尖大學的部分科系採取二階段筆試來增加鑑別度,然而大部分的校系為了爭奪少子化下珍貴的學生資源 哪敢增加門檻,因此當年一試定終身的聯考又借學測還魂了!
2.既然學測只是換了個名詞的聯考,考題便領導教學!
而本為基本學力檢測的學測,題目的特色是廣而淺。因此提早準備,便容易獲得高分,這也使得提早一年教授高中課程的私校直升班佔盡便宜!
私校的興盛 惡化了教育資源的階級分配!
3.學測的考題領導了教學,也替各科目的難度封了頂。
既然學測考的簡單(即使今年號稱史上最難的學測 對數理資優生而言也只是小菜一碟),沒有超額報酬下,那資優生有什麼動機多學一些呢?
台灣科學班的學生除非競賽得牌否則還是得通過學測升學。這對台灣的精英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在這全球化的時代,
意味著國家競爭力的弱化!
歐美的精英並非只玩競賽 他們會在中學時期便研習高等數學或近代物理


我們來看看西方的天才少年幹了什麼事!
一百年前 奧地利量子力學大師泡利
1918年以優秀的成績從高中畢業。畢業僅兩個月後,就發表了他的第一份科學論文,這篇論文是關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1921年,泡利以一篇氫分子模型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

同年,他為德國的《數學科學百科全書》寫了一篇長達237頁的關於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詞條,該文到今天仍然是該領域的經典文獻之一!

愛因斯坦曾經評價說:「任何該領域的專家都不會相信,該文出自一個僅21歲的青年人之手,作者在文中顯示出來的對這個領域的理解力、熟練的數學推導能力、對物理深刻的洞察力、使問題明晰的能力、系統的表述、對語言的把握、對該問題的完整處理、和對其評價,使任何一個人都會感到羨慕。」

美國加州一位天才少年邁克爾·維斯卡爾迪(Michael Viscardi)在2006年1月5日摘取全美高中科學大獎——「西門子西屋科學獎」桂冠,並斬獲高達10萬美元的獎學金
Michael Viscardi是憑藉對一個歷史悠久的數學難題—Dirichlet問題的提出全新解法而獲獎。
Dirichlet problem是尋找一個函數,使其為給定區域內一個指定的偏微分方程(PDE)的解,且在邊界上取預定值。


下面這段是維基百科上對Michael Viscardi的獲獎描述:
Michael Anthony Viscardi (born February 22, 1989 in Plano, Texas) of San Diego, California is an American mathematician who, as a highschooler, won the 2005 Siemens Competition and Davidson Fellowship with a mathematical project on the Dirichlet problem, whose applications include describing the flow of heat across a metal surface, winning $100,000 and $50,000 in scholarships, respectively.[1][2] Viscardi's theorem is an expansion of the 19th-century work of Peter Gustav Lejeune Dirichlet.[3] He was also named a finalist with the same project in the 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 Viscardi placed Best of Category in Mathematics at 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ISEF) in May 2006. Viscardi also qualified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athematical Olympiad and the Junior Science and Humanities Symposium.

中國大陸中科院科學家袁嵐峰對大陸目前中學教育的批評,也完全適用於台灣 一針見血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697124716309/permalink/790015251951162/